浙江敬业会计师事务所精准把握国家科技政策导向,围绕2025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制度体系化建设契机,深度聚焦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的要求,结合多年科技经费全过程管理经验,我所将系统整合政策解读形成《敬业视野·科经笔记》系列,助力科研主体提升项目执行效能与资金使用合规性,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提供专业支撑。
本期聊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
——项目资金开支范围业务费之材料费
(一)业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发生的测试化验加工、燃料动力、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会议/差旅/国际合作交流等费用,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材料费支出案例
案例1: 不关注供应商的资质和能力
某大学承担课题,材料费列支“Dicom 裸数据”和“标注数据”4.8万元,开票方某电子产品经营部,审计予以认可。但该经营部不具备提供数据销售和标注服务的资质和能力。
案例2: 支出证据资料相互矛盾,支出的真实性、相关性不足
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课题,委托一公司加工某材料,合同签订日为2020年11月15日,加工成品领用登记表显示领用期早于合同签订日期,审计人员未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即对相关支出给予认定。
某技术公司承担课题,任务书研究内容和指标显示需要开发一个智能终端并交付给某医院开展应用示范,该公司在材料费中列支领用700台智能手表国内交付给课题五某医院开展应用。在督查时检查人员通过检查相关材料的采购单、出库单、智能手表的包装等,发现这批智能手表是该公司在课题启动的前从第三方采购,取得的发票内容为智能手表。该单位存在编制虚假预算、以购买的成果交账等问题。
案例3:材料费支出的时间不具合理性
某公司承担的芯片领域的课题,课题中央财政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的预算额度均较高,审计已对其账面支出予以认可,课题无净结余。绩效评价发现,该单位支出除测试加工费外其余均为材料费,分别在2023年8月中央财政资金和2024年9月单位自筹资金中各列支一笔,单笔金额均超1000万元,间歇性、大额度集中列支材料费的方式与科研活动的开展模式不匹配。与研究任务的进展不匹配。
案例4:材料费支出的内容和数量不合理
某高校参与的人工智能领域课题,2024年3月在列支一笔从某电子商行设计用品一批,金额4.99万元,发票内容后附采购清单显示有硒鼓30个、碳粉墨盒55个、打印纸30箱。另外,在2024年6月又列支一笔打印复印费3.67万元。列支的材料内容数量与所研究领域和所采取的研究方式不匹配,存在虚开发票的嫌疑。
案例5: 材料费列支的内容和数量与完成的成果不匹配
某公司承担的课题,中期检查时支出主要为材料费,金额110多万元,并且对应的支出和出库单为一笔,出库清单显示的材料数量均为7或7的倍数。该项目任务书和汇报材料均显示的任务内容为开发三类9个型号的不同农机装备,课题中
期已完成的这些装备的第一代样机的开发制造。但从材料费领用清单,专家推导出该批材料对应的装备只有一个型号的装备,无其他成果对应的材料消耗和一个型号装备同一时点制造7套与科研样机开发不匹配。
案例6: 结题前突击花钱,存在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的风险
某高校课题负责人承担较多财政科研项目,为了在年度间调剂项目资金的丰歉,在项目结题前,为达到结题课题无资金结余目的,均在临近结题时通过签订虚假合同、虚开发票的方式 ,虚报材料费支出累计400多万元,被审计署审计时发现。
案例7:某项目下设5个课题,课题间相互关联,其中课题3的成果需要集成到课题5并开展示范应用,课题3将某一关键部件研制所消耗的材料在课题材料费中列支,但课题5通过采购的方式又从课题3购买,并按照付款额在课题的材料费中列支,导致同一部件的材料费在不同的课题重复列支。
案例8: 列支课题未实际投入的预算内材料
某企业承担一个医疗设备研制的课题已完成结题审计和课题验收,在科技部组织的随机抽查时,发现该课题的材料费中列支了预算内的模具费,经检查组技术专家对课题完成的成果样机进行查勘,发现该样机开发未使用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