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571-85119534
热搜关键词:年报审计 丨 税务审计 丨 高新审计 丨 评估
您的位置:
> 文章详情页

《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工作要点》印发

发布日期:2025-03-27 18:12:19   来源 : 浙江经信    浏览量 :631
浙江经信 发布日期:2025-03-27 18:12:19  
631

✦ ✦ ✦ ✦ 


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落实全省经信工作会议要求,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   ✦   ✦   ✦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线,聚力构建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研发机构培育机制、产业创新网络建设机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抓好主体培育、平台建设、生态优化、产业升级等重点工作任务,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助力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经济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67.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快于面上、占固定资产比重16%左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3.15%,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在4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加强统筹推进。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创新浙江2025年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加强工作督办。组织实施《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明确面向2027年、2030年、2035年的重点任务,梳理工作体系架构图和任务表,明确责任分工和责任人。联合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两新深度融合”推进会、新闻发布会等重大会议和活动,并推动落实。

2.加强协调联络。组建浙江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专班,细化综合组、改革组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组的职责分工,统筹推进工作谋划、任务分解、计划下达、推进落实、指导服务等。牵头抓好专班综合组工作,对接协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和省委科技办,建立健全厅内部协同配合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处室)推进专题会议召开、工作任务调度、专项工作汇报、调研服务等工作。

3.加强重点突破。制定构建完善“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闭环机制的工作方案,凸显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闭环机制落地见效,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推进落实“建立健全中试平台高水平发展机制”等重点改革任务,开展改革试点,探索实践路径,总结提炼模式经验。

(二)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4.着力“扩面提质”科技型企业。按照“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的工作导向,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覆盖面,指导市县联合镇街、行业协会等开展“组团式”服务,更好发挥高新区、孵化器等产业平台“主阵地”作用,提升规上工业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比。编制高企实地核查工作指南,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执法检查,启用“最多报一次”平台,提升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质量。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20家。

5.着力增强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制定浙江省加快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进一步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研发创新和价值创造能力。组织修订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企业研究院建设与管理办法,优化企业研发机构培育链路,完善建设与评价标准,加强集中评价和动态管理,全面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覆盖率。全省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0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60家、省企业研究院220家。

6.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政策赋能。贯彻落实《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更大力度制定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落实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惠企业税收政策力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完善先进制造业企业审核和确认机制,进一步明确市县经信、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职责分工。

7.着力实施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研究加快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政策,建立健全独角兽企业遴选发现、赋能发展、示范引领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强化独角兽企业集聚区建设,支持举办2025第九届万物生长大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举办高水平独角兽企业发布会、生态大会、论坛峰会和路演活动。编制全省独角兽企业发展情况报告,强化动态监测和跟踪研究。

(三)全域打造产业创新平台网络

8.加快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围绕全省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合成生物、氢能装备、高档机床关键基础件、高性能碳纤维装备、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加快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联争联创、省部共建等方式争创国家创新中心或分中心。指导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对照创建方案目标任务加强建设与管理,确保通过国家创新能力项目验收。完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年度评价、验收评估、运行评估和动态管理,推动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转型,更好与产业发展结合、向企业需求靠拢。

9.加快发展壮大协同创新组织。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面向人形机器人、海洋装备等领域组建一批重点产业技术联盟,提升建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融通产业链创新资源,提高重点产业链竞争力和稳定性。加大排摸动员,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国家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增强试验验证、检验检测、数据处理等产业基础支撑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10.加快完善产业创新平台网络。着力打造以企业研发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新区等为关键支撑的“点、线、面”三位一体、高效协同、同向发力的产业创新平台网络,推动要素汇聚、能力提升、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组织举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标提升活动、高能级科创平台技术成果对接“十链百场万企”专场活动。支持地方依托高能级科创平台开展“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专项对接活动,努力推动全省月月有科技创新活动。

(四)全速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1.建立制造业中试平台高水平发展机制。制定出台加快建设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的政策文件,明确“谁来建、建在哪里、建成什么样、政策支持、如何评价”等问题。聚焦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集群领域,省市县联动布局建设一批公共属性突出、辐射范围大、转化能力强、发展机制好的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12.健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机制。推进创新产品开发、立项和评价,2025年立项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5000项以上。组织开展创新产品遴选,选树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100项以上,遴选发布浙江省先进技术成果100项以上。支持各地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性强的标志性新产品,新建和开放一批应用场景,加强优秀新产品推广应用。

13.完善产业创新标准化工作体系。加强工信领域标准化工作,完善工信领域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一批关键技术标准。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提升传统产业标准化建设,抢占新兴和未来产业标准化高地。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标准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多领域融合。推进双碳标准评价体系建设,修订高耗能行业标准,完善绿色制造标准。加强标准市场供给,开展对标达标行动,构建标准推广应用机制。

(五)全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级

14.谋划布局工信领域科技计划。配合省委科技办、省科技厅联动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强化企业在科技活动中主导作用,企业牵头或参与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占比不低于80%,其中企业主导(排名前三)的占比不低于70%。全力以赴争取国家科技重大项目,联合地方谋划争取“部省联动”重点专项,动态掌握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信息,加强省内优势遴选推荐。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的科技攻关需求征集机制。

15.健全高新技术产业监测机制。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监测典型场景”部省共建工作,建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部省协同工作机制,建设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监测模块和专题数字地图,构建完善数字化治理方式。深化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运行监测,编制高新技术产业数据简报,常态化发布高新技术产业运行报告,加强重点指标“红黄蓝”监测评估和各地工作情况交流。

16.持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谋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五五”发展思路,研究提出关键抓手和工作举措。统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指导各地加强重大高新项目谋划储备、入库管理、一线督导、跟踪分析、预报预警,加强地方工作情况督导检查。组织做好“两重”“两新”政策争取落实,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谋好谋实补短板、锻长板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盘子。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两新深度融合”专班作用,加强与省委科技办(省科技厅)、省委军民融合办等对接协调,统筹推动创新浙江建设、“两新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等工作。持续加强与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沟通联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二)加强省市县联动。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健全省市县经信、科技部门信息互通、联系配合工作机制。组织召开高新条线省市县工作会议,部署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地方强化政策协同,进一步完善政府侧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公益性服务等增值服务。

(三)加强信息宣传。综合运用经信简报、经贸实践杂志、经信官微等方式加强各地工作经验交流。遴选一批市县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强化各地互学互鉴,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供稿 | 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处

责编 | 陈    洁

编辑 | 吴夏晰


版权所有:浙江敬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双龙街136号西溪世纪中心6号楼4层
所长室:0571-85212163
副所长室:0571-85119534/0571-85119225
审计咨询电话:0571-85213064
商务秘书咨询电话:0571-85211903
代理记账部:0571-85211903
关注我们
快速导航
技贸合同登记代理部:0571-85119542
浙江省技术合同登记点青山湖服务站:15394265990
公司网址:www.zjjycpa.com
客户服务微信群名称:敬业科技财税交流群
敬业客户服务群QQ:296141394
微信公众号
电子名片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